5061
  
#
浅谈石雕艺术布局中的“虚”之美 当前位置:首页 >>  资讯内容
浅谈石雕艺术布局中的“虚”之美
2011/11/6 22:10:50
  

陈顺德

  每个民族的艺术都会受到本民族的文化和审美观点的影响,形成各自独有的精神特质和风格特征。中国石雕艺术是在中国艺术精神影响下,产生的具有强烈本土特质的民间艺术门类。作为一门传统的造型艺术,其创作宗旨秉承中国传统美学观中“虚”与“实”的辩证思想,将老庄哲学中关于本真之美的美学观蕴含其中,注重求“言”于“意”之外,以及追求气韵独特的东方审美观。
  一、“虚实相生”艺术观的内涵及思想渊源
  虚实之论,源远流长,它始于道家的“有无相生”的宇宙观。《老子》二章有曰: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。”其中“有”即实有,“无”即虚无。“有无相生”也就是“虚实相生”。 汉代刘安在《淮南子•原道训》中也曾经解释为:“有生于无,实出于虚”。在老庄思想看来,有无、虚实的统一是宇宙万物运行发挥作用的根本,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  从隋唐到宋元,在以往“有”“无”哲学观点的影响下,艺术领域里的虚实理论开始形成。隋代书法家智果和尚在其《心成颂》里就明确提出“虚”的概念,他说写字需得“潜虚半腹,间合间开,亦仰亦覆,回互放留,变换垂缩,以褒附曲,以曲迎褒,联行妙在,相承起伏”。唐代画论家朱景玄在其《唐朝名画录》中也指出“伏闻古人云:画者,圣也……有象因之以立,无形因之以生。” ①虚实理论在此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。
  到了明清时期,虚实理论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发展,更为成熟和系统。谢榛在《四溟诗话》中有言:“写景述事,宜实而不泥于实。有实用而害于诗者,有虚用而无害于诗者。” ② 他认为“贯休的‘庭花濛濛水泠泠,小儿啼索树上莺。’之句景实而无趣,而太白的‘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。’之句则景虚而有味。在绘画方面,清初画家笪重光也做了非常精辟的阐述。其《画筌》言:“林间阴影,无处营心,山外清光,何处着笔?空本难图,实景清而空景现。神无可绘,真境逼而神景生。位置相戾,有画处多属赘疣。虚实相生,无画处皆成妙境。” ③ 如果位置不当,胡乱拼凑一些景物来塞填画面,无想象,无生发,则只是一张死画。假若首先立意于有无之境,且下笔时虚实相生,虚处引人揣摩,悬想寻味,则其感染力可胜于实处。可见,虚与实既相辅相成,又相互生发。它讲究以实化虚,以虚拟实。艺术创作既要注重形象的直接性、确定性和可感性,又要有想象的流动性、开放性和再生性,以有限入无限,化有形为无形,从而衍生无穷之韵味。
  因此,艺术意境中的“虚实相生”使艺术作品包括两个方面的艺术境界:一是“实”的艺术境界,一是“虚”的艺术境界。“实”的艺术境界是通过艺术语言,艺术媒介传达出可以被直接呈现出来的意象,而“虚”的艺术境界则包括两部分:一部分是

   下一篇:略论根石艺术 ;
联系人:
手  机:
E-mail:
王宁贵
13788888745
119393611@qq.com
电话:
Q  Q:
地址:
微信号:13788888745
119393611
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根雕街
闽ICP备2021009457号-1  欢迎与本站友情链接 147人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