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789
  
#
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当前位置:首页 >>  资讯内容
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光彩
2011/11/6 22:10:22
  

  皮影是指皮革雕镂的平面造型艺术品,借光取影照映在“影窗”上(艺人们称亮子),配上音乐、说唱、即称为影戏,许多地方叫它“小戏”。其历史悠久,属古老的民间艺术。在过去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,历代史料记载甚少,其中对皮影雕刻有记载。但宋代野史记载却不少,宋代灌圆耐得翁《都城纪胜》“瓦舍众技条”云:“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簇,后改羊皮雕镂彩色装饰。后用彩色装皮为之。”吴自牧《梦梁录》卷二十“百戏技艺条云:“更有弄影戏者,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,自后人巧工精,以羊皮雕形,用以彩色装饰,不易损坏。”这些记载都说明影戏最早先用素纸雕簇。关于表演方面的记载也很详细,表明在宋代皮影艺术已臻成熟。至于何为“素纸”?解释有几种:其中一种指白色,另一种指生绢。过去古人乃至今人也都采用素绢作书画画,纸在过去概念混淆不清,以帛为纸。因此影偶纸雕早于皮雕一说是可以成立的。至于宋代更不存在问题。
  早在商周时期,就出现了各种像金箔、玉片、皮革等材质的平面雕镂民间艺术品。这证明当时制作纸质皮影的条件,不论工具、材料、艺术水平都已具备。如何从这些平面造型的艺术品扯到平面造型的影偶,这就涉及到光的问题。光不外乎人造光和自然光,自然光包括太阳、月亮、星星;人造光过去主要指火光,进而到灯光、烛光,现在主要是电灯光。有光便有影。人类祖先对光的认识以及使用也很早,商周时代人们已开始科学地使用光。人们日间在田野耕作,晚上在篝火旁烤火或烧烤猎物,都能发现照映在大地上、岩壁上的影子并感觉它很美,就将其刻画记录下来欣赏。后来也有用手模仿各种形象映在墙壁上,在室内嬉戏,这就是以后人们所说的手影,手影毕竟表演受局限,人们又开始用树叶、纸帛、金箔等平面制成的形象来玩耍。久而久之,又把它张贴在纱窗上或纱灯上观赏,后来把其置于会转动的走马灯上,人们称其为活动剪纸。最后再到供人们欣赏的影窗上,由人来操作表演使之活动,使这一影像逐渐变成活动的影偶,也就是平面傀儡。与平面傀儡一母同胞的是立体傀儡——木偶,其起源也很早,历史上有不少文字记载,它与皮影的关系相当密切。过去老艺人会演皮影的也大都会操作木偶,演出班社大多既有皮影也有木偶,艺人们叫“两下锅”。会雕皮影也有会制作木偶的,由于民间艺人为了养家糊口,具备多方面适应生存的能力是很正常的。过去雕刻皮影的艺人多是会做纸札的艺人。由于剪纸、皮影、木偶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,中外专家学者在皮影探源上往往是将三者捆绑在一起研究。
  仅上所述,已说明皮影源远流长,但源于何地?同样是众说不一。顾颉刚、齐如山几位老先生认为源于唐代陕西长安。这些论断也有其道理,以科学的观点分析,不应出在宫廷而应源于民间,大多发明创造很少在都城,大都在农村。从历史考古、地理分布、流传现状诸多因素来看,黄河大三角洲秦晋豫交接处——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应是皮影的主要发源地。但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证据,仍有待进一步考证。但演绎推理的方法也不能忽视。
  关于皮影的探源尤为复杂,其一是源于多处,且源中有流,流中有源;其二在传播中还会出现反向传播;其三纸雕与皮刻之间也相互交替,并行流传。但从近现代来看,除个别地域之外,大部分地区还是皮刻皮影占主流。截止上世纪初甚至现在,我国南北还流传有数量多少不一制作形式各异的纸刻影。据有关资料介绍,北方的

上一篇:陆光正收徒 ;
联系人:
手  机:
E-mail:
王宁贵
13788888745
119393611@qq.com
电话:
Q  Q:
地址:
微信号:13788888745
119393611
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根雕街
闽ICP备2021009457号-1  欢迎与本站友情链接 140人在线